SQL 是为数不多的声明性语言之一,用来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对话。SQL语句分为四种类型:

  • DDL(Data Definition Language),也就是数据定义语言,它用来定义我们的数据库对象,包括数据库、数据表和列。通过使用DDL,我们可以创建,删除和修改数据库和表结构。
  • DML(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),数据操作语言,我们用它操作和数据库相关的记录,比如增加、删除、修改数据表中的记录。
  • DCL(Data Control Language),数据控制语言,我们用它来定义访问权限和安全级别。
  • DQL(Data Query Language),数据查询语言,我们用它查询想要的记录

SQL执行流程

Oracle数据库中的执行流程:

  1. 语法检查:检查SQL拼写是否正确,如果不正确,Oracle会报语法错误。
  2. 语义检查:检查SQL中的访问对象是否存在。比如我们在写SELECT语句的时候,列名写错了,系统就会提示错误。语法检查和语义检查的作用是保证SQL语句没有错误。
  3. 权限检查:看用户是否具备访问该数据的权限。
  4. 共享池检查:共享池(Shared Pool)是一块内存池,最主要的作用是缓存SQL语句和该语句的执行计划。Oracle通过检查共享池是否存在SQL语句的执行计划,来判断进行软解析,还是硬解析。那软解析和硬解析又该怎么理解呢?
  5. 在共享池中,Oracle首先对SQL语句进行Hash运算,然后根据Hash值在库缓存(Library Cache)中查找,如果存在SQL语句的执行计划,就直接拿来执行,直接进入“执行器”的环节,这就是软解析。
  6. 如果没有找到SQL语句和执行计划,Oracle就需要创建解析树进行解析,生成执行计划,进入“优化器”这个步骤,这就是硬解析。
  7. 优化器:优化器中就是要进行硬解析,也就是决定怎么做,比如创建解析树,生成执行计划。
  8. 执行器:当有了解析树和执行计划之后,就知道了SQL该怎么被执行,这样就可以在执行器中执行语句了。

MySQL数据库中的执行流程:

  1. 查询缓存:Server如果在查询缓存中发现了这条SQL语句,就会直接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;如果没有,就进入到解析器阶段。需要说明的是,因为查询缓存往往效率不高,所以在MySQL8.0之后就抛弃了这个功能。
  2. 解析器:在解析器中对SQL语句进行语法分析、语义分析。
  3. 优化器:在优化器中会确定SQL语句的执行路径,比如是根据全表检索,还是根据索引来检索等。
  4. 执行器:在执行之前需要判断该用户是否具备权限,如果具备权限就执行SQL查询并返回结果。在MySQL8.0以下的版本,如果设置了查询缓存,这时会将查询结果进行缓存。

MySQL支持的存储引擎插件:

  1. InnoDB存储引擎:它是MySQL 5.5版本之后默认的存储引擎,最大的特点是支持事务、行级锁定、外键约束等。
  2. MyISAM存储引擎:在MySQL 5.5版本之前是默认的存储引擎,不支持事务,也不支持外键,最大的特点是速度快,占用资源少。
  3. Memory存储引擎:使用系统内存作为存储介质,以便得到更快的响应速度。不过如果mysqld进程崩溃,则会导致所有的数据丢失,因此我们只有当数据是临时的情况下才使用Memory存储引擎.
  4. NDB存储引擎:也叫做NDB Cluster存储引擎,主要用于MySQL Cluster分布式集群环境,类似于Oracle的RAC集群。
  5. Archive存储引擎:它有很好的压缩机制,用于文件归档,在请求写入时会进行压缩,所以也经常用来做仓库。